一、MDSAP 是什么
MDSAP,即 Medical Device Single Audit Program,医疗器械单一审核程序 ,是由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(IMDRF)成员共同发起的重要项目。其核心目标是,让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医疗器械生产商开展一次审核,就能满足多个参与国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(QMS)和良好生产规范(GMP)要求。
目前,MDSAP 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、加拿大卫生部(Health Canada)、澳大利亚**品管理局(TGA)、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(ANVISA)和日本厚生劳动省(MHLW)这五家监管机构的认可,所以也被大家称为 “五国联审”。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,MDSAP 正式实施,并且五国之间对检查结果相互认可。中国和欧盟目前是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该项目,世界卫生组织同样以观察员身份正式加入 。
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,MDSAP 带来了诸多便利。以往,企业若想进入多个国家的市场,需要分别应对不同国家监管机构的审核,这无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时间成本。而现在,通过 MDSAP 审核,企业只需接受一次审核,就能满足五个国家的质量体系监管要求,大大减轻了多重法规审核的负担,避免了重复审核,也减少了因审核带来的生产干扰。同时,这也优化了监管资源的配置,使审核过程更加国际标准化 。
二、MDSAP 覆盖的五国核心国
美国:作为**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,美国在医疗器械监管领域一直处于良好地位,拥有严格且完善的监管体系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在 MDSAP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其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涵盖了从产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到售后的全生命周期。FDA 的参与,使得 MDSAP 审核在**范围内具有更高的*性和认可度。比如,对于高风险的医疗器械,FDA 要求企业提供详尽的临床数据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,这也促使 MDSAP 在审核相关产品时更加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澳大利亚:澳大利亚**品管理局(TGA)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有着*特的标准和要求。TGA 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,确保市场上的医疗器械符合安全、有效和质量要求。在 MDSAP 中,澳大利亚的加入丰富了审核的维度。其在医疗器械的性能评估、标签标识等方面有着细致的规定,例如,对医疗器械的说明书语言要求、产品在澳大利亚本土的适用性评估等,这些都为 MDSAP 审核增添了特色。
巴西: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(ANVISA)在医疗器械监管上致力于**本国公众的健康安全。在 MDSAP 中,巴西的参与体现了南美洲地区在医疗器械监管领域的重视。ANVISA 对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有着严格把控,尤其在医疗器械的本土化要求上,如产品的本地化注册流程、对当地经销商的监管等,这些都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,也让 MDSAP 审核在应对巴西市场时需要特别关注。
加拿大:加拿大卫生部(Health Canada)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严格且规范。在 MDSAP 中,加拿大是重要的参与国之一,其监管重点在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。加拿大对医疗器械的分类体系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,在产品的注册审批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等方面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要求,例如对 II 类及以上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较大,这也影响着 MDSAP 在审核加拿大相关产品时的侧重点。
日本:日本厚生劳动省(MHLW)及其下属的医药品与医疗器械局(PMDA)共同负责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监管。在 MDSAP 中,日本的参与为亚洲地区的医疗器械监管树立了成员。日本对医疗器械的审批流程严谨细致,在产品的临床试验要求、上市后监督等方面有着*特的做法,像对医疗器械的再评价制度、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扶持政策等,这些都使 MDSAP 审核在涉及日本市场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。
三、五国监管差异之法规要求
(一)美国
美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法规体系庞大且复杂,其中《联邦食品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》(FD&C Act)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石,它奠定了医疗器械监管的基本框架,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定义、分类、注册、标签、广告以及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要求,赋予了 FDA 监管医疗器械的广泛权力 。
《医疗器械修正案》(Medical Device Amendments)则在 FD&C Act 基础上,针对医疗器械增加了更为细致和特定的法规要求,比如在设备分类、性能标准、注册流程、报告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 。
在质量体系方面,21 CFR 820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(QSR),详细规定了医疗器械从设计开发、原材料采购、生产过程控制、产品检验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要求,强调了过程控制和文件记录的重要性,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例如,在设计开发阶段,要求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验证活动,以确保产品设计符合预期用途且安全可靠;在生产过程中,对生产环境、设备维护、人员操作等都有严格规范,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。
另外,21 CFR 803、21 CFR 806 和 21 CFR 821 分别对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、纠正和预防措施、器械跟踪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机制,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。
(二)澳大利亚
澳大利亚的医疗器械法规主要依据《**物品法令》(Therapeutic Goods Act 1989)和《**品(器械)条例》(Therapeutic Goods (Medical Devices) Regulations 2002) 。
《**物品法令》作为澳大利亚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律,涵盖了**物品的广泛范围,包括器械、药品、生物制品等,确立了澳大利亚**品管理局(TGA)对**物品的监管职责和权力,规定了**物品的注册、审批、生产、进口、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。
《**品(器械)条例》则是针对医疗器械的具体法规,详细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规则、注册流程、技术文档要求、标签和说明书规范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内容。例如,在医疗器械分类方面,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 I 类、Is 类、Im 类、IIa 类、IIb 类、III 类和 IV 类,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对应不同的监管要求和审批程序;在注册流程上,明确了企业需要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,以及注册申请的评估标准和时间节点 。
澳大利亚的法规特点在于注重风险管理,强调医疗器械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,同时在法规执行过程中,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,参考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(IMDRF)的相关指南和建议,使澳大利亚的医疗器械法规既符合本国国情,又具有一定的国际兼容性 。
(三)巴西
巴西的医疗器械法规主要包括 AVISA 市场前批准、ANVISA 良好的生产实践等。
AVISA 市场前批准要求医疗器械在进入巴西市场前,必须经过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(ANVISA)的严格审批。企业需要提交详细的技术文件、临床试验数据(如果适用)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资料,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不同风险等级的,审批流程和要求有所不同,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审批更为严格,需要提供更多的临床据和详细的产品信息 。
ANVISA 良好的生产实践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,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,涵盖人员资质、生产设施、生产工艺、质量控制、文件管理等多个方面。例如,在人员资质方面,规定了生产、质量控制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培训要求;在生产设施上,对厂房布局、设备清洁和维护等提出了具体标准;在质量控制环节,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流程,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。
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,巴西在医疗器械法规执行过程中,可能更加注重本土化要求,例如对产品的本地化注册流程、当地经销商的监管等方面有*特的规定,这对于希望进入巴西市场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,需要特别关注和适应 。
(四)加拿大
加拿大的《食品和药物法令》(Food and Drugs Act)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法规依据,该法令涵盖了食品、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,对医疗器械的定义、分类、注册、许可、质量控制、标签标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。
在医疗器械分类上,加拿大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 I 类、II 类、III 类和 IV 类,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对应不同的注册要求和监管力度。例如,I 类医疗器械风险较低,注册程序相对简单;而 III 类和 IV 类医疗器械风险较高,需要进行更严格的注册审批,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和技术资料 。
加拿大卫生部要求医疗器械制造商建立并维护符合 ISO 13485 标准或类似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医疗器械的设计、开发、生产、安装务等过程符合质量要求。在医疗器械的标签和说明书方面,规定必须使用英语和法语两种官方语言,且内容应准确、清晰,包含产品的基本信息、使用方法、警告事项等关键内容 。
(五)日本
日本的医疗器械法规主要包括厚生省部长条例 169 号等。厚生省部长条例 169 号对的制造、进口、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规范,重点强调了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** 。
在医疗器械的分类上,日本将医疗器械分为四类,依据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分别为 I 类、II 类、III 类和 IV 类,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差异较大。例如,I 类医疗器械通常只需进行简单的备案程序;而 IV 类医疗器械则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查程序,审批周期较长 。
日本对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要求较为严格,对于高风险医疗器械,要求进行充分的临床试验,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在医疗器械上市后,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和再评价制度,监管部门会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监测和评估,一旦发现问题,及时采取措施,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或召回产品 。
四、五国监管差异之认可程度
(一)美国
美国食品药品监督(FDA)认可 MDSAP 审核报告,并将其用于替代 FDA 的常规,但存在特定的例外情况。对于 FDA 专项检查以及需要进行上市前批准(PMA)的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,MDSAP 审核报告无法替代 FDA 的相关检查 。这是因为 FDA 专项通常针对特定的问题或领域展开,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审查;而 PMA 产品往往风险较高,FDA 需要进行更为严格和细致的审核,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仅靠 MDSAP 审核报告无法满足这些特殊要求。
(二)澳大利亚
澳大利亚**品管理局(TGA)依据 MDSAP 审核结果来颁发和维持 TGA 符合性审核证书。若企业通过 MDSAP 审核,在满足一定条件下,可豁免 TGA 的审核。这一举措大地简化了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流程,减少了企业的审核负担和成本。例如,对于一些医疗器械,企业在获得 MDSAP 认证后,TGA 会基于 MDSAP 审核报告,认可企业的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,从而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 。
(三)巴西
对于三类和四类医疗器械,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(ANVISA)认可 MDSAP 审核结果,可替代上市前的良好生产规范(GMP)检查以及上市后的例行检查(专项检查除外)。这意味着企业在申请这两类医疗器械进入巴西市场时,若已通过 MDSAP 审核,在上市前和上市后监管方面可减少重复检查,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和监管效率。例如,某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的三类医疗器械,在获得 MDSAP 认证后,进入巴西市场时*再进行繁琐的上市前 GMP 检查,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。
(四)加拿大
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,加拿大卫生部强制要求用 MDSAP 证书取代原有的加拿大医疗器械符合性评估系统(CMDCAS)证书,作为 II 类及以上产品进入加拿大的唯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途径。这一规定使得 MDSAP 认证成为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加拿大市场的*条件,对于 II 类及以上医疗器械,企业必须拥有 MDSAP 证书才能在加拿大健康局(HC)注册销售产品,加强了对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的统一监管 。
(五)日本
日本厚生劳动省(MHLW)和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(PMDA)对 II 类、III 类、IV 类医疗器械,认可 MDSAP 审核报告,豁免现场审核,并允许上市持有人(MAH)用 MDSAP 的报告作为提交的注册相关文件。这一政策简化了医疗器械在日本市场的注册流程,减少了企业的审核负担,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将产品推向日本市场 。
五、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建议
(一)影响
法规适应难度增加: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存在差异,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理解这些法规,确保产品符合各国的标准。例如,美国的 FDA 法规对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监管有着严格的要求,企业需要提供详细的产品数据和临床试验报告;而日本的法规在医疗器械的分类和审批流程上与美国有所不同,企业需要分别满足这些不同的要求,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法规适应难度。
认证成本上升:由于需要满足多个国家的法规要求,企业在认证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、审核和文件准备工作,这将导致认证成本的增加。以某医疗器械企业为例,其在申请 MDSAP 认证时,除了要支付审核机构的费用外,还需要为满足各国法规要求而进行额外的产品检测和文件编制,使得认证总成本大幅上升。
管理复杂性提高: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不同国家法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,这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实际操作中,企业可能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流程和文件,这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。例如,在文件记录方面,不同国家对文件的保存期限、格式和内容要求可能不同,企业需要进行细致的管理和区分。
(二)应对建议
提前了解法规: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前,企业应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医疗器械法规要求,包括注册流程、技术标准、质量体系要求等。可以通过查阅官方文件、参加行业研讨会、咨询专业机构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。比如,企业可以定期关注各国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,及时了解法规的更新和变化;也可以参加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研讨会,与**交流经验,获取最新的法规动态。
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:以 ISO 13485 标准为基础,结合各国法规要求,建立一套全面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覆盖医疗器械的设计、开发、生产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。例如,在设计控制环节,企业应按照各国法规要求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验证活动;在生产过程中,严格控制生产环境、设备维护和人员操作等关键因素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
选择合适的第三方认证机构:挑选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声誉,且被 MDSAP 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。这些机构通常熟悉各国法规要求和认证流程,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,帮助企业认证。例如,BSI、TUV 莱茵、TUV 南德、 等都是被广泛认可的认证机构,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构。
六、角宿团队的专业合规支持
在医疗器械行业复杂多变的法规环境中,角宿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为企业提供的合规支持,助力企业从容应对 MDSAP 带来的挑战与机遇。
(一)法规解读与培训
角宿团队拥有专业的法规,他们深入研究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巴西、加拿大和日本这五国的医疗器械法规,能够解读各国法规的核心要求和差异。通过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法规培训课程,帮助企业员工全面了解 MDSAP 涉及的法规内容,提升员工的法规意识和合规操作能力。例如,针对不同国家法规中对医疗器械标签标识的特殊要求,角宿团队会详细讲解,确保企业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制作上符合各准,避免因小失大。
(二)质量管理体系优化
以 ISO 13485 标准为基础,结合五国法规要求,角宿团队协助企业优化质量管理体系。从体系文件的编写、修订到实际运行的监督和改进,角宿团队提供全程指导。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程序、风险管理流程、内部审核机制等,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,满足 MDSAP 审核的严格要求。例如,在风险管理方面,角宿团队会引导企业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,对医疗器械的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等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,降低产品风险,提高产品质量。
(三)认证申请协助
在企业申请 MDSAP 认证的过程中,角宿团队提供的协助。从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,到准备申请材料、安排现场审核,角宿团队都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。凭借对流程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,帮助企业认证。例如,在申请材料准备阶段,角宿团队会指导企业整理和编写各类文件,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;在现场审核时,角宿团队会协助企业与审核员进行沟通,及时解答审核员的疑问,提高审核。
(四)后续监管与维护
获得 MDSAP 认证后,企业仍需持续满足各国法规要求和监管机构的监督。角宿团队会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监管应对机制,及时了解法规变化,协助企业进行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维护。例如,定期为企业提供法规更新信息,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质量管理体系,以适应法规的动态变化;在监管机构进行检查时,角宿团队会为企业提供应对策略和技术支持,确保企业能够监管检查。
http://bys0613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