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类"医用敷料"产品的监管类别划分

2023-10-07 浏览次数:96

近日,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对外发布《医用敷料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的通知,指导原则对医用敷料范围、管理属性界定、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界定等作了详细规定。是否有您关心的类别调整呢?角宿和您一起来看看。

一、医用敷料产品范围共计18

可吸收外科敷料(材料)、不可吸收外科敷料、创面敷贴、创口贴、粉末敷料、凝胶敷料、水胶体敷料、纤维敷料、泡沫敷料、液体成膜敷料、膏状敷料、隔离敷料、生物敷料、碳纤维和活性炭敷料、含壳聚糖敷料、含银敷料、胶原贴敷料、疤痕敷料。

二、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有7

1、产品以涂擦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,施用于皮肤、毛发、指甲、口唇等人体表面,以清洁、保护、修饰、美化为目的。

2、产品通过补水、保湿作用缓解皮肤的不适感,用于非创面皮肤表面的护理。(1)用于激光光子等微创术后非创面皮肤的护理;(2)用于皮炎湿疹、激素依赖性皮炎等非创面皮肤的护理;(3)用于敏感性皮肤或是缓解皮肤炎症引起的红斑、瘙痒、刺痛、发热、干燥脱屑等非创面皮肤的护理;(4)用于缓解轻度晒伤、昆虫叮咬所引起的皮肤疼痛、瘙痒、红肿敏感等非创面皮肤的护理。

3、产品主要通过所含成分具有抗菌、抑菌作用,减少皮脂分泌、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、溶解毛囊角栓和减轻炎症,进而使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,通过消炎、杀菌、去脂,用于痤疮皮肤的护理。

4、产品声称用于减轻色素沉着。

5、产品用于减轻非病理性疤痕的形成。用于减轻痤疮愈后早期浅表性疤痕的形成,或是用于减轻激光、光子**术后疤痕的形成。

6、产品仅声称用于伤口、创面(如受损皮肤、受损黏膜)的消毒。

7、产品仅含有化学成分、中药材(或**植物)及其提取物等,且通过所含成分发挥药理学、*学或者代谢作用,实现产品预期用途。

三、按照药械组合产品管理的有2

1、具有明确的抗菌**作用,且主要通过抗菌**作用,实现预期用途的产品为以药品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;

2、通过创面物理覆盖、渗液吸收等作用,实现预期用途的产品,为以医疗器械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。

四、按照二类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有2

1、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,起物理屏障作用或是吸收创面渗出液或向创面排出水分,为创面愈合提供微环境。

2、含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凝胶、液体或敷贴,用于辅助改善皮肤病理性疤痕、辅助预防皮肤病理性疤痕形成的医用疤痕敷料。

五、按照三类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有3

1、成分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医用敷料。

2、具有防粘连功能的医用敷料。

3、用于体表慢性创面或是用于体内创面护理的医用敷料。

六、调整截止日期20251231

1、已按照医疗器械受理注册申请的产品,继续按照原受理类别进行审评审批,需要改变管理属性或类别的,限定其批准文号或注册证书的有效期,截止日期为20251231日。

2、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,需要改变管理属性或类别的,其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,注册人应当按照相应管理属性和类别开展转换工作,并在20251231日之前完成。

 

详细文件征求意见稿可登陆查询:


bys0613.b2b168.com/m/
top